水石連州摩崖石刻
連州山水幽秀,風景如畫。唐宋以來,騷人墨客,游蹤所至,或勒碑記事,以傳后世,或摩崖題字,以留鴻爪。全市摩崖石刻分布廣,數量多。僅大云洞和燕喜山就有51幅,其中大云洞摩崖石刻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連州山水幽秀,風景如畫。唐宋以來,騷人墨客,游蹤所至,或勒碑記事,以傳后世,或摩崖題字,以留鴻爪。全市摩崖石刻分布廣,數量多。僅大云洞和燕喜山就有51幅,其中大云洞摩崖石刻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【大云洞】大云洞,位于連州市連州鎮城西3公里。巖洞石竇數孔,環回而入,中有石室一所,石枕石塌皆俱天然,俗叫“仙人床“。巖頂鐘乳倒垂,長短不一,叩之鏗鏘如銅鐘。石竅苔蘚,中有巖溜點滴,四時不涸,狀如滴翠,故稱“秀巖滴翠“,為湟川八景“之一。前人壁上題詩:“何人鑿破池中天,鬼斧神工不記年。欲覓仙床尋蝶夢,閑敲石鼓震龍眠。洞垂滴乳晴仍雨,巖峙江頭水帶煙。此日重游風景好,雪泥鴻爪話前緣。“巖洞滿鐫宋代至民國周敦頤、張浚(南宋宰相)等名流學者的石刻與燕喜山唐代亭臺、韓愈等前賢題勒相得益彰,成為歷代游覽勝地。
【燕喜山】燕喜山摩崖石刻中著名的有韓愈題寫“鳶飛魚躍“四字。相傳,他被貶連州為陽山縣令時,應友人之請,即席揮毫,后刻于賢令山。韓文公的書法鐵畫銀勾,灑脫不羈,堪稱精美。光緒十四年(公元1888年)石炳章刻此拓片于燕喜亭右側臥龍石上。還有,北宋熙寧元年(公元1068年),文學家周濂溪任廣東提刑時,除游大云洞題名外,還在燕喜山石壁上攜刻“廉泉之源“四字,長寬均約2尺,字體樸拙而筆筆不茍,穆然有道學氣象,令人起敬。
【岳榮嶺】此外,在西岸石蘭寨岳榮嶺石壁上,鐫有“大宋紹興二年夏閏四月岳飛大元帥由桂嶺遣扎岳榮嶺“等字。
【湟川三峽】在連江楞伽山對岸的絕壁上鐫有“楞伽古峽“四個盈尺大字,旁邊刻有宋嘉泰二年(公元1202年)《開峽記》及明嘉靖十五年(公元1536年)六月知州江軾的題字。《開峽記》在丁蘭石上,高數丈,凡十七行,每行十八字,字大數寸,字體長斜不勻,歷經風雨剝蝕,有些班駁不清。光緒二十年(公元1894年)廣東學政徐琪按試連州,在龍湫灘把韓文公《韓文公宿龍宮灘詩》,見東岸峭壁矗立,一代文豪韓愈曾在這里大詩感慨,徐琪思緒澎湃,于是又揮毫書寫了大字,令石匠鑿刻在峭壁上。由于離龍湫灘不遠就是楞伽峽(又名貞女峽),韓愈亦曾在其詩《貞女峽》中寫道:“懸流轟轟射水府,一瀉百里翻云濤。“因此徐琪又揮筆“云濤九派“四個富有氣勢的大草書。“云濤九派“附近的龍潭鄉在解放前曾命名為“云濤鄉“。
連州摩崖石刻和石碑雖年代久遠,遭受風雨侵蝕,但大多字跡仍清晰可認。攜文內容豐富,書法藝術精湛,有楷書、篆書、隸書、草書和行書。字形大者盈尺,小者方寸,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,為研究連州政治、經濟和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史料。同時亦為前來連州的游客提供了深具文化、藝術品位的旅游景觀。
版權聲明: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,由 書法培訓班 編輯整理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果存在侵權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在2日內刪除。 本站告知:內容僅為作者本人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和觀點。歡迎分享本文,轉載請保留出處!